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

08:00-24:00

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
学院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泉城济南千佛山脚下,机械工程教育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4年,官立山东大学堂停办,相关教师、学生和财产转入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高等知识和技能并能从事工业的人才,专科部设立了机织科,预科部设立了金工科,开设了机械工程学大意、机纺机械、制图学等课程,为山东大学机械工程教育学科的设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6年,山东公立工业等6所专门学校合并重新组建省立山东大学,正式设立了机械系,开启了山东大学机械工程教育的先河。1949年11月,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成立,1951年7月更名为山东工学院,1983年9月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设立机械工程系,系主任是陈翼文。1952年,教育部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山东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师资、设备、学生整体调入山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这时的机械工程系大师云集,内燃机专家丁履德、力学专家刘先志等都在此任教,这也是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今天的机械工程学院是2000年7月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成立新山东大学后设立的,是山东大学具有代表性和基础性的工科学院之一。现任院长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著名高速高效精密加工和刀具专家黄传真教授,党委书记是刘杰教授。

  一百多年来,机械工程学院植根于中国机械工业发展、装备制造业振兴和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沃土,始终保持积极、开放的态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办学质量和为国家、区域服务的能力逐渐提高,国内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明显提升,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化工过程机械”、“工业设计”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学术造诣深、科研实力强的教师队伍。目前全院在职教职工180人,其中教师14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3人),著名切削加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教授,是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在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超硬材料加工和复杂曲面加工等领域的研究均有很深的学术造诣,是我国该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设计及理论领域著名专家、浙江大学谭建荣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开采技术与装备专家、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首席科学家王国法研究员,受聘学院双聘院士。海外领军人才王军教授、梅敬成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黄传真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赵正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学获得者、“泰山学者”刘战强教授,国家青年杰出人才闫鹏教授,“泰山学者”邓建新教授、李剑峰教授、李苏教授、张松教授、李瑞川教授等在国内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都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外籍教师Prof.PhilipMathew,Prof.NingshengFeng,Prof.AndrewKurdila等受聘学院,常年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全英文课程。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赵军教授、张勤河教授、万熠教授、邹斌教授等为代表的青年教师正脱颖而出。这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院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院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先进制造工程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机械工程、工业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等4个工程硕士点;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产品设计3个本科专业。建立了机械工程大学生创新平台和20余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与韩国斗山集团、德国采埃孚集团、广东核电集团等联合定向培养本科生,开设了全英文本科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特色专业,也是首批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和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学院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机械及相关行业的管理者、创业者和企业家。培养了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李兆前、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正旭、刘成良、轩福贞,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中、山东豪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恭运等一大批杰出校友。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研究生700余人,博士后在站人员40余人。

  学院科学研究成果斐然。五年来,完成了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500多项。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专著和教材,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20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40多项。学院非常重视校企、校地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江苏省赣榆县、山东省沂水县等10余个县市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广东核电集团、山推股份、山东临工、山东五征等20余家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建立了山大日照研究院、山大临工研究院、山大五征机械研究院、山大海汇机械工程研究院、山大永华研究中心等10余个校企合作研究机构,近三年共获得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学院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蛟龙号、大洋科考船、歼10、航空发动机、大飞机等高端装备制造和研究领域。艾兴院士领衔的高效切削加工研究,王军教授领衔的水射流加工研究,黄传真教授领衔的陶瓷刀具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年来在这三个研究领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他引率一直国际排名第一。刘战强教授长期从事切削加工理论与刀具技术的研究,证明了切削加工领域“哥德巴赫猜想”--“高速切削温度规律曲线”的存在条件,为切削加工与刀具技术的理论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董玉平教授的“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刘延俊教授的“漂浮式液压海浪发电装备”研究,开创了海洋能利用的新领域;李剑峰教授团队的“绿色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已经应用于国家西气东输工程;葛培琪教授的“换热器内流体诱导振动”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AMS太空探测项目;李苏教授研发的一站式核电仪控产品已经应用于国内外20多家核电站;王威强教授的“承压设备安全服役和失效分析”理论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张建华教授的“高效精密加工技术及数控装备”研究、路长厚教授的“机电系统的检测、诊断与控制”研究、邓建新教授的“高效切削加工”研究、张承瑞教授的“机电控制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周慎杰教授的“复杂机械装备数值模拟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研究、王勇教授的“机械动力学”研究、周以齐教授的“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林明星教授的“机电一体化”研究、王增才教授“车辆工程”研究、赵军教授的“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及数控刀具技术”研究、张勤河教授的“非传统加工技术及设备”研究、冯显英教授的“智能检测与数控技术”研究、张进生教授的“石材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唐委校教授的“高效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研究、孙杰教授的“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机理”研究、高琦教授的“产品数据管理PDM”研究、张松教授的“高效切削机理及表面完整性”研究、闫鹏教授的“超精密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李方义教授的“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研究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学院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及“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名称:材料与加工制造),工程学(含机械学科)ESI排名前0.77‰,2018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机械工程学排21-27位(中国排名)和101-150位(世界排名),2019年机械/航空制造学科QS排名201-250名(在大陆高校中排名并列第8位,在全校进入前500名的15个学科中排名第7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化工过程机械”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高速切削加工与刀具、磨粒水射流加工科技部创新团队、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增材制造研究中心和山大临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院设有6个系8个研究所1个实验中心。建设了高效切削加工、特种设备安全、CAD、石材、冶金设备数字化、智能制造与控制系统和绿色制造等7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生物质能清洁转化省工程实验室;建设了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现代高效刀具系统及其智能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和10余个校级研究中心。学院拥有基本满足从本科教学到博士生培养及科研所需要的各类高精尖科研实验仪器和设备,设备总值近亿元。

  百年沧桑,弦歌不辍。振兴机械,强国梦想。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将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坚持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全面实施质量工程,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推进国际化,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机械工程学院而努力奋斗!

查看更多

招生简章

4篇简章
  • 专业方向
  • 所属专业
  • 地区
  • 学制
  • 学费(元)
  • 简章详情

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40009-06806

最新问答

更多
  •   山东大学历经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发挥学科优势,逐渐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目前该校开设的在职读研课程,吸引了很多学员的目光,那么2023年报考山大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什么呢?

    山大在职研究生

      根据了解得知,山东大学在职研比较热门的招生类型是同等学力和专业硕士。因为招生方式不同,所以其报考条件也是存在差异的。有攻读意向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发展需求进行报考。详情如下: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是什么

      2023年报考山大在职研究生开设的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等专业,学员通常只需符合以下条件即可。

      1、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有特殊贡献以及成绩者;

      2、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者;

      3、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3年以上的在职工作人员。

      注:具体的条件需以本校的招生简章为准。

      专业硕士报考条件是什么

      本校在职研专业硕士开设的相关专业也是比较齐全的,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金融学等。常用条件如下:

      工商管理等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金融学等专业: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人员;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注:具体的条件需以本校的招生简章为准。

      关于2023年报考山大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什么,上文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给即将报考的学员带来帮助。如果就读者还有其他不懂的问题,可登录本校的网站,通过查阅招生简章进行了解,选择合适的专业进行报考。

  •   不同的考试类型有不同的考试要求,包括在职读研的过程中也需要参加不同类型的考试,因此考生需要提前针对考试情况进行了解,以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为顺利通过考试增加更多的保障。那么,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复试注意事项有哪些?

    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

      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复试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考试,应注意的事项主要是了解复试内容并针对相关内容做相应的准备,除此外也应对复试时间有准确的了解,确保能够按时参加复试。通过复试即可按要求缴费就读,读完通过答辩能拿到学位学历双证。详情如下。

      注意了解复试内容

      在职读本校专业硕士有复试的要求,准备就读者除了需要提前为初试做准备外,也需在通过初试后为参加复试做准备。准备工作主要是了解复试内容,包括笔试内容有哪些以及面试要求是怎样的,并根据考试要求做相应的考前准备,确保能够顺利通过复试。以往年的复试通过率来看其难度并不大,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应对即可。

      注意了解复试时间

      复试也有时间方面的要求,因此考生应注意了解准确的复试日期。复试在初试成绩公布后进行,初试成绩一般在2月份中旬公布,复试时间通常安排在之后的3、4月份,具体日期由本校自定,考生可在收到复试通知后对复试情况有所了解,按其要求参加复试即可。通过复试缴费就读,读完通过答辩能拿到双证。

      综上所述可得知,参加本校在职研究生复试应注意做充分的考前准备,确保能如愿上岸。首先应了解复试内容,充分的准备工作可有效提升通过率。其次应了解复试时间,以按时参加复试。

  •   在职读研的报考情况并不一致,因此关于其优势众说纷纭,比如可以保留成绩的优势并不是所有院校都具备,报考人员想要对该方面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便需针对具体院校进行详细的咨询,以获得准确的了解。那么,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考试成绩可以保留吗?

    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

      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式较多,考试要求不同。同等学力入学免试,申硕考试成绩可以保留,保留期限一般是4年。专业硕士入学需通过考试,成绩不能保留,未通过者只能在来年重新报考。高级研修班入学免试,读完由院校自行考核。详情如下。

      同等学力考试成绩可以保留

      以同等学力的方式报考本校入学免试,完成课程申硕需参加统考。统考成绩可以保留,保留期限一般是4年,考生可在此期限内依次通过两门科目的考核。其分数线有固定的标准,两门均考到60分即可通过考试。之后参加答辩,通过答辩能拿到学位证。

      专业硕士考试成绩不能保留

      报考本校专业硕士入学需依次通过全国联考和院校复试,考试成绩不能保留。未通过全国联考者可在来年重新报考,未通过院校复试者可以参加调剂。通过考试取得入学机会后按要求上课,读完参加答辩,通过可以获得双证。

      高级研修班由院校自行考核

      本校高级研修班入学没有考试的要求,考生无需顾虑考试成绩,可在通过审核后缴费学习课程。课程结束后参加考试,考试由院校自行组织安排,满足院校要求可以通过。通过考试毕业,能拿到结业证书。

      综上所述可得知,读本校在职研究生的途径不同需要参加的考试类型不同,考试要求也会相应有区别。同等学力统考成绩可以保留,专业硕士考试成绩不能保留,高级研修班考试由本校自定。

  •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开设了在职读研课程班。请问2023年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在哪?

    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

      据相关招生简章显示,山东大学在职读研课程的报考方式有同等学力、专业硕士和高级研修班,同等学力和高级研修班的报名入口在本网站,专业硕士的报名入口在研招网。下面详细介绍一下2023年该校同等学力、专业硕士和高级研修班在职读研课程的报名入口。

      同等学力报名入口

      2023年山东大学同等学力在职读研课程全年都在招生,报名入口在本网站。报名时,学员先填写报名申请表,按要求提交相关报名资料,待招生老师审核通过之后可以免试入学。申请学位时参加申硕考试,在学信网上报名,详细填写报考信息,提交参加申硕考试申请,通过审核并完成缴费可以报名成功。

      专业硕士报名入口

      2023年山东大学专业硕士在职读研课程招生一次,报名入口在研招网上。报名时,学员需要实名注册并登录研招网,详细填写报考信息,核对信息无误可以生成报名号,然后完成缴费可以网上报名成功。报名号比较重要,需要学员牢记。

      高级研修班报名入口

      2023年山东大学高级研修班在职读研课程全年可以报名,报名入口在本网站。报名时,学员先填写报名登记表,按要求提交相关报名材料,一般包括学历学位证书和身份证的复印件以及照片等资料,待招生老师审核通过之后可以免试入学。

      以上内容是关于2023年山东大学同等学力、高级研修班和中外合办在职读研课程报名入口的详细介绍。有意向进入该校在职读研课程进修的学员可以参考以上信息积极报考,更多报考信息请参考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